素质教育是富人专利,穷人家的孩子不配拥有

这个问题挺“抬杠”的,这是一位家长提出来的。

大概的背景是这位家长认为对一些家境普通的父母来说,不要盲目瞎搞素质教育,这些东西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够负担得起的,而抓好孩子的成绩,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才是我们普通人真正的最具性价比的机会……

我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不是很认同,但是也不否认他说的问题确实比较现实。

其实针对标题这个问题,如果回答说“是”显然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会被很多人说“三观不正”的……

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我认为是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素质教育”这个东西的。

实际上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多数人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都是非常非常少。

现实中很多人会把“多玩少学”当成素质教育的最典型特点。

这个“少学”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作业要少,辅导班要少甚至不上等等。

在延伸一下的话就是诸如不要太过在乎孩子的成绩什么的。

而对“多玩”的认识就比较乱了。

这几年我讲过不少家长对此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有人把“行万里路”跟“读万卷书”对立起来,认为“读万卷书”是“应试”,而“行万里路”就是素质教育。

有人把给孩子报辅导班当成应试,而把上兴趣班当成是素质教育。

而即便是同样都是“兴趣班”,有些人也对对此进行不同的区分,例如孩子如果上的是比较常规的兴趣班,诸如普通的乐器学习、美术类的学习、艺术类的学习,很多人会觉得“很普通”。但是如果孩子玩的是比如马术、高尔夫、击剑、帆船等等就会被一些人认定为是“高大上”。

别说是个人了,即便是一些学校其实也是如此。

诸如很多学校把让孩子们做手抄报、做个手工制作或者搞个比如“读书节”然后让孩子们写篇好书推荐的作文等等就当成是素质教育。

实际上从专业的角度去看,这都不算是素质教育的。

但是我们再来看这些教育的“教育成本”,很显然,有钱和没钱还真的不太一样……

可是我们也不能凭此就说有钱人做的那些就比没钱的做的那些事情更“素质教育”吧?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要太过在意这些问题。

关于孩子的教育,抛开学习这件事情之外,我们多想想还能够给孩子带来怎样积极、正面的引导才是最关键的。

而这些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本身即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成绩有高有低是正常的,即便是人人都努力拼也终究是会出现这个问题的。

但是做人、做事尤其是一个人的品行、德性等方面跟成绩是没有什么必然关系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不认同用“差生”来标签化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

他们只不过是在学习上有些困难而已,怎么能直接用一个“差生”来界定呢?

所以我们这些年会发现很多提到成绩不好的学生时,越来越多的人会用诸如“学困生”等这样的更加准确一些且并无歧视意思的词语了。

而且在我看来,素质教育本身也并不是靠金钱能够买到的,比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但是如果没学会做人呢?

而学做人这件事情没有哪个班能够教孩子吧?

而且除了做人,孩子的三观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这些事情上父母的影响力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日常展示给孩子的就是尊老爱幼,孩子多数也会尊老爱幼;

我们日常给孩子展示的是积极乐观、不畏艰难,孩子高概率也会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更有毅力。

我们如果尊师重教、好学善问,那么孩子多数情况下也会如此……

而这些事情跟我们有多少钱有必然的关系吗?

反正我认为没有必然的关系。

所以综上,我认为物质上的富有或者贫穷固然会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带来一些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不是不可控、不可抗的,反而是我们做父母的精神上、思想上、行为上的“贫富差”更容易给孩子带来诸多影响。

而这些东西,基本上跟“钱”没太有多少必然的关系,您说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