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孩子怎么在学校度过这部92

北京哪些痤疮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米粒妈

九月了,各所幼儿园小学又要迎来一批新面孔。

虽然距离米粒初入学的那天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想了想,还是应个景儿,写写“开学”这件事儿吧。

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家有学龄娃的朋友们都会来找我聊聊,有的问问入学经验,有的就是纯纯焦虑,想找人倾诉一下,看看怎么调整心态。

问入学经验的,我就打包送上干货;

而焦虑的朋友,我就会翻出《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按头安利给他们看。

看了这部片子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在我们目光不能及的地方,悄悄地成长得飞快。

离开父母的庇护,他们就像一只只小蜗牛,缓缓伸出触角,试探着拓展自己的边界,形成自己的小社会,再适应这个小世界的运行规则。

当然,米粒妈推荐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它展示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次,我们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也曾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啊。

观影资源我给大家也准备了一份,放在文末了,你们记得领。感到焦虑的时候就来刷一遍,心情真的会平静很多。

第一次离别

都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这别离的第一步,就从孩子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天开始。

9月初的早上,只要路过幼儿园门口,就会听取哭声一片。这也是孩子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无论之前怎么铺垫、怎么演练,真到了入园的那一天,大概率还是会收获一个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娃。

当然,还有涕泪横流的老父亲老母亲。

但,别着急,再看一眼。

几天后,孩子们就会迅速适应新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面对镜头,他们有的羞涩到给你一记眼神杀;

也有自信满满的小孩,和你大谈勇敢:“爸爸带你带幼儿园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哭,你就大步地迈向幼儿园,这就是勇敢。”

有可爱到让人捧腹的单箭头友谊,也有说要做永远的好朋友,结果转眼就分别。

这些古灵精怪的小家伙们脑回路总是那么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当被问到“你觉得老师怎么样?”你们猜他怎么说?

“很好,都不错,都蛮凶的。”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把米粒妈笑到不行。

看吧,只有大人焦虑的世界达成了。

转眼,告别了欢脱的幼儿园,孩子们就要进入小学生涯了。从此,他们要与幼儿园的无忧无虑说再见,开始面对课业和分数的压力了。

纪录片中的家长们也“各显神通”,有的在孩子的书包里插上一把葱,寄望着孩子能耳聪目明;

有的放上一包“方便面”,意思是能考分;

更多的,是在校门口抻长了脖子,望眼欲穿。

回想起米粒刚上小学时候的情形,好像就在昨天。我一直盼着他长大、走进校园,可真到这一天来临了,我却忐忑起来。

我不算是个容易紧张的妈妈,甚至还有点心大,但送米粒上小学的那一天,我站在学校门口,看见那个小人儿渐渐消失在视线里,心一直怦怦地跳,默默想着,他要开始新的冒险啦。

少年时,读到张晓风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并不以为意。

而我有了米粒,送他进了小学校园的时候,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才后知后觉地触动我的神经。

清晨,我交给世界一个孩子,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难觅的平衡

上了小学后,孩子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玩具和游乐场了,他们书桌上的作业会越堆越高,还有做不完的数学题和背不完的古诗。

相信很多老母亲就会开始思考,繁重的课业和一直坚持的兴趣班该如何平衡?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了很久,上学之后,米粒小时候的兴趣班也放弃了好几个。

像是他很喜欢的击剑,米粒其实也学得挺好,但是现在语数外各种课程太多了,其它兴趣班就需要不停做减法。

一开始,米粒妈确实有点舍不得让他放弃击剑,我觉得击剑是最礼貌最优雅的攻击性竞技,每次看他训练,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但长期看下来,运动类的项目,讲真,米粒还是更喜欢足球。

平时在小区楼下,他走着走着,就会假装在带球(虽然脚边啥也没有),这种热爱是掩饰不住的。

除了在兴趣班上的纠结,该怎么适应孩子的长大,也是件颇费脑筋的事。

那个跟在爸妈身后奶声奶气的“小尾巴”不见了,他们有了新的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小想法,他们急于挣脱父母的掌控,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也是从这时开始,他们会渐渐厌倦我们的叮嘱和悉心照料。前几天我被米粒扎过的心才刚刚愈合,戳这回顾《逐渐被儿子“嫌弃”的我,突然想生个女儿》。

爸爸安排的英文作业能敷衍就敷衍,日复一日的练琴、纠错也变成了烦心事。

但孩子们不知道,父母现在的严格要求,也正是后悔自己小时候没有足够努力,不想让孩子再留下和他们一样的遗憾而已啊,

“我小时候学琴的时候,也在想我妈为什么叫我学琴。人家都在玩,我妈要我学琴,那时我就想,以后我自己有小孩了,一定不让他学琴。但现在不这么想了,我后悔当时妈妈没逼我逼得更紧一点。”

这段话说出了很多老母亲们的心声,管得太紧,亲子关系肉眼可见地要亮起红灯;

管得不紧吧,将来半开玩笑抱怨的那个人一定是娃。

我的同事小贝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小时候的她为了练琴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后来她妈妈实在受不了这种一练琴就鸡飞狗跳的日子了,就没有坚持下去。

结果就是,那天我们聊起这事的时候,当事人小贝一整个“后悔,非常后悔”。

如今她的女儿也开始学起了钢琴,小贝接过了当年自己母亲的角色,她也还在尝试着找到那个平衡点。

有了子女之后,想想我们的来时路,也许有些是重蹈覆辙,有些是另辟蹊径,但每一代父母都有自己的“修行”。

他乡的童年

与上面那些一大家子照顾一个,事事都能得到回应的孩子不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还有一群父母外出务工,常年留守在家的孩子。

孩子们懂事得早,就连爸妈离开他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他们都不会哭,也不会闹。他们安静得就像后山里奔腾的瀑布,突然,就没有了声响。

能回应他们的,只有天上的流云、山涧的溪流和沉默的耕牛。

可在云南的深山里,这群安静的孩子遇到了诗歌。

诗歌就像一个翻译器,奔跑的小羊,牧羊人的背影,摇晃的铃铛……在他们用叶子圈成的“望远镜”中,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意象。

有人写一条小路的过往,有人看到了风的颜色,他们用诗歌表达着情绪,也对抗了孤独。

父亲去世,母亲为了还债外出务工,小云从10岁就开始独自生活。

她的孤独、委屈以及对母亲的怨念,在写出《孩子》这首诗的时候,就已经消散了大半。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白云是蓝天的孩子,路灯是黑夜的孩子。母亲去广东的时候,我把我的鞋,放到母亲鞋的旁边。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当对着视频中的妈妈念出这首诗的时候,母女两人都哭了,所有的心底的话说出来,小云反而如释重负一般,感受到了内心久违的坦荡与平静。

他们通过诗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

也许若干年后,现在的孩子们也成为了父亲母亲,他们也会指着水田对孩子说:“你看,这里有无数的星星在河里流动。”

而他们的孩子也会像当年的他们一样卷起叶子,望向大山和草地说:“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

影片记录了12个“普通”的第一次: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相守、退休、养老、告别。

这些看似极为寻常的小故事,串连起来的却是每个人平凡而耀眼的一生。片子里的每一集都很感人,但“上学”和“长大”总会让我特别受触动。

其实仔细想想,当下我们焦虑的问题,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又有哪个值得我们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呢?

世间万物,最终都会有解答。

作者简介:

米粒妈爱分享(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