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冷兵器发展简史之后来居上的刺剑战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刺剑外形优雅,非常引人注目,经常将它和佣兵时代的绅士联系起来。这种高效的兵器不仅是战斗的首选,而且还是佩带者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它起源于15世纪初的西班牙,名词来源自西班牙语“EspadaRopera”(礼服之剑),意为可穿便衣佩带此剑。——《短兵器(人文珍藏图鉴)》

刺剑(又叫细剑)刚刚出现的时候,发展还不完善,剑身上仍有明显的血槽,而且依然很宽,但是其特有的护手已经将它和其他剑类区分开来。之后出现的意大利式刺剑和格斗匕首一起风靡了大半个佣兵时代。超过1米的剑身,以及符合拉丁系民族奢华风格的镂空雕饰十字护手是其显著特点。英国式刺剑出现得最晚,剑身相比意大利式较短,因此又被叫作小剑(SmallSword)。英国式刺剑剑身较短,更方便使用者控剑,并且也不再和匕首搭配使用,护手也倾向于喜爱简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风格。

刺剑最早应用于下层社会,成为街头以及室内的主要战斗用剑;后期发展成贵族上流社会使用的剑,主要用于决斗场上,迅速取代了手半剑的地位。刺剑的技术体系特点是细致、精确。刺剑常和其他武器配合使用,最典型的是配备一把能格挡的匕首,也可以和能够绞缠敌人的披风、抓刺剑的链甲手套、格偏的剑鞘等等搭配使用。

当时,教授刺剑技巧的格斗书也表达过一种观点——刺剑仅仅是自卫武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刺剑是第一种真正的个人自卫武器。它被看作“街头剑”,来对应“战场剑”。由于有限的劈砍能力和细长的剑身设计,刺剑不适合战场,但是却适合决斗和小规模冲突。刺剑靠决斗出名,主要依靠剑尖刺,不能做多个方向的劈砍,因此不易在战场上做出致命攻击。在战场上乱战时,刺剑由于需要伸长手臂去刺,攻击线路容易被阻隔。总之,刺剑有它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明显的劣势。

早期的刺剑其实很笨重。根据人文珍藏图鉴《短兵器(人文珍藏图鉴)》的记载,刺剑的剑身很长,往往长达1米甚至更长,剑脊也很厚,握在手中略显笨重,人们很难在格斗中将刺剑刺出后再快速地抽回。因此,当时人们需要一个与刺剑配套的姐妹装备,在抵挡对手进攻的时候保护自己。按理说,这个武器应该是盾牌,不过人们尤其是平民很难在生活中带着一面盾牌,而且带了盾牌也就等于失去了刺剑便携易带的优点。最终,人们找到了盾牌的替代品——匕首,作为副武器,以达到在进攻的同时防御的目的。

到16世纪中叶,匕首已经成为刺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自卫和防御装备。使用刺剑和匕首的技艺由此而生。使用者左手持匕首进行格挡,右手持剑进行攻击。娴熟的剑客可以在用匕首防御的同时用刺剑进攻,在贴身格斗时还可以用匕首戳刺。

为了配合刺剑的攻击,匕首外围出现了金属环以保护使用者的手。匕首护手两侧的横杆也被加长,而且大多数向刀身歪曲,以帮助使用者在格挡的时候钳制对方的剑身。由于通常被握在左手,这种匕首被称为“左手匕首”。如果使用者在格斗的时候用匕首抵御住了对手的攻击,同时快速扭动自己的手腕,对方的剑就很可能被卡在护手长柄和刃部之间。尽管时间不会很长,但对己方手中又称为“迅捷剑”的刺剑来说,已经足够发出致命一击了。

总之,在技法上,刺剑带来了一个新的领域——大量的突刺和偏刺,优越的速度,准确的反刺,以及诡异的刺击角度。此外,刺剑因为环境影响,并不太受到来自战术革新、武器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却更多地受到时尚和规则变更的影响。

到17世纪,除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其他欧洲地区的刺剑变得更轻、更小也更加敏捷,很接近我们今天的击剑运动中的重剑。同时,除了西班牙和意大利外,左手匕首也逐渐被淘汰,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单手刺剑。

单手刺剑即前文所说的小剑。由于其剑身短,轻便且容易操控,出现不久便取代了之前的款式,流行起来成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饰物。

实战的时候,最方便的姿势就是将拿剑的手臂向前抬起,右脚向前迈出两脚掌的长度。身体重心平均落在两脚上,右脚脚尖指向前方,左脚脚尖指向左方。拿剑的手臂半屈,肘关节对着身体的右边,剑尖和右眼在一条水平线上。

比手半剑更轻的刺剑更容易做出冲刺攻击,其动作和蹲式起跑动作相似。开始向前做动作的时候,两脚连续向后蹬地,左脚离开地面向前提起,右脚同时蹬直,促使身体向前,在左脚落地以前做出刺击。

还有种技巧,在对手刺过来时,抓准时机用副手挡开对方的刺击,同时利用对方中段开放的机会发动致命攻击。

虽然总体上刺剑更加适合自卫,但是,如同其他很多武器家族一样,刺剑的家族也有自己的另类版本——阔剑(BroadSword)。

阔剑出现的原因,一是佣兵时代骑士枪逐渐遭到了淘汰,骑兵普遍装备起了手枪和骑兵阔剑;二是在越来越强大的火力面前,同时代刺剑的克星——板甲也逐渐遭到了淘汰。而阔剑剑身明显要阔得多,也更便于挥砍。

17世纪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成了阔剑展现威力的舞台。

年9月17日的布莱登菲尔德会战被誉为“改变世界之战”。神圣罗马帝国的约翰·蒂利伯爵在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支持下,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萨克森联军主力正面相撞。

期间,帝国军队的骑兵骁将帕彭海姆率领自己的重甲骑兵向瑞典人一连发动了七次冲锋。其勇猛的表现令瑞典侧的官兵感到不寒而栗,根据当时瑞典军中一位叫门罗的军官的说法,“敌军的冲锋攻势非常之凶猛”。

如果说布莱登菲尔德会战只是让瑞典人见识到了手持阔剑的骑兵的凶猛,那么年的吕岑会战就是实实在在地展现了手持阔剑的骑兵的可怕。

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统率的瑞典军队和阿尔伯莱希特·冯·华伦斯坦指挥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莱比锡附近一个叫吕岑的地方摆开战场。

古斯塔夫的骑兵相

古斯塔夫本人在与帝国军奥克塔维奥·皮科洛米尼-皮里亲王(PrinceOctavioPiccolomini-Pieri)麾下的骑兵团的混战中因坐骑中弹,只带三名随从误闯入一大群在战线中央游荡的帝国骑兵之中。在短兵格斗中,古斯塔夫的两个随从被砍死,另一个随从受伤逃走,古斯塔夫本人头部、颈部、背部接连中了几处致命伤,几乎立刻坠马而死。只有他的战马带着浑身的血迹,自己跑回到了瑞典军的阵线。

后来瑞典官兵重新找到自己的国王之时,看到的只是一具被帝国军剥去外套与首饰等值钱物品的遗体。名震一时的“北欧雄狮”就这样在阔剑的打击下,给自己的辉煌生涯画上了休止符。

时至今日,刺剑在体育运动中依旧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摘自《战场决胜者:欧洲佣兵战争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