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长大了这就是中国年轻人的样子人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

出现了许多00后的身影

危难面前

他们勇于上前、担当奉献

稚嫩的脸庞上

闪耀着大人般的坚毅

令人肃然起敬

海南00后女护士

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

“我请求,愿为战胜疫情

随医院一线工作

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在这份请战书上签字

对一位00后年轻护士来说并不容易

而陈玉婷做到了

陈玉婷接受提高免疫能力的胸腺肽药物注射。中医院供图

2月14日早6时

家人为陈玉婷收拾了简单的行装

依依不舍为她送行

团队临行前

理发师给每个队员都理了发

陈玉婷也不例外

当心爱的长发飘落在地

她笑呵呵地说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值得”

陈玉婷登机前为自己加油。中医院供图

为了不增加荆州当地的负担

陈玉婷和队友们

带好了必备的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

每名医护人员配备了3套防护服

20个N95口罩、若干外科口罩

以及4支注射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踏上征途,她的言语铿锵有力

“医护人员现在就是战士

我们一定能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

平安回来!”

00后康复者

“热血”抗疫

詹同学是00后,今年上大一

1月25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

他战胜了病毒,康复出院

詹同学在签署捐献血浆相关文件。(受访者供图)

2月16日,詹同学听说

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

对治疗感染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有帮助

便赶医院

捐献了CC血浆

詹同学和家人。(受访者供图)

詹同学的母亲

曾经参与“非典”的救治工作

她感激医护人员的爱护和关怀

也骄傲于儿子的爱心捐献

“希望我身体里的抗体

能够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

詹同学说,大家齐心协力与病魔搏击

一定能够取得抗疫的最后胜利

00后志愿者的担当

双胞胎姐弟一线抗疫

“棉衣、手套、帽子什么的

都扛不住风,寒冷能把人冻透”

低温的感受

出乎这对双胞胎姐弟的预料

弟弟崔众博崔馨月供图 

这对来自吉林的姐弟俩

生于0年,目前都在读大二

崔馨月在上海读大学

崔众博则在秦皇岛读书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他们作为志愿者

出现在小区的楼道里

小区入口以及重要路口

姐姐崔馨月崔馨月供图

只见在路口,每当车辆停下

姐弟俩便持登记表上前询问

在工作的9小时里

他们配合相关工作人员

排查多辆汽车

除了登记车辆

他们还承担了一定的小区消杀工作

一年中不常见面的姐弟俩

很享受“腻”在一起的日子

崔馨月说

“像小时候一样,我弟愿意粘着我

现在我们又能在一起了

来做些大学生应该做的事”

“击剑王子”变身临时工

一晚检查只口罩

小伙子余森乐今年18岁

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

还是学校高水平击剑队的运动员

现在,他有了一个新身份

口罩厂的临时质检装箱工

疫情出现后

口罩工厂人手不够

余森乐马上报了名

现在,生产线已经全自动化运行

人力主要负责

口罩的质检、计数和装箱

年轻、身体素质挺好的他

便帮忙搬起了箱子

一个夜班班次长达12小时

他完成了个口罩的检查、计数

他说,虽然累,但心里很充实

他还申请了团市委的志愿者服务

这两天又在道口防疫岗位上岗了

出身军医家庭

00后大学生

医院抗疫志愿者

00后潘子翯

是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大一学生

老家在山东潍坊,父母都是军医

在她印象中,父母常常说一句话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人

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医生”

她从母亲那里了解到

医院由于大量人员抽组

负责外围体温监测的工作人员短缺

于是,她便主动提出申请

医院的志愿工作

这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图为潘子翯(右)在核查车辆信息。本人供图

在监测体温的过程中

需要连续几个小时

穿着防护服在寒风中站着

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聚成水珠

眼前模糊不清

每隔45分钟

潘子翯还要对现场进行一次消毒

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

因为担心室外的低温

会影响红外体温检测仪准确度

潘子翯始终把检测仪踹在怀里

一天下来,进进出出上百人

她的双手被冻得通红

图为潘子翯。本人供图

除了医院的志愿活动

潘子翯还在网上参加了

学校组织的网络防疫传递活动

她说,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的工作

把网络正能量传递下去

00后中国留学生

加入抗疫行动

“我们是一群来自国内外

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年轻人

为武汉行动起来

团结力量,募集善款和物资

支援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

年1月23日

在美国读高中的施煜程等

几位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了

“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

志愿者团队

让施煜程没想到的是

最初只有6人响应

两个小时之后

第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