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让我有面子,才配做我的孩子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大多数父母都祈愿孩子健康平安就好,可是当孩子慢慢长大,这一切就开始变质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毒鸡汤,让父母们像打了鸡血一般,争先恐后的投入了一场培养孩子的竞争中。在这场不能输的比赛里,孩子的吃、穿、才艺、成绩都变成了比赛项目,分出了三六九等,甚至孩子的兴趣班,都有所谓的鄙视链。例如,在运动类的兴趣班里: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棒球/美式橄榄球>花滑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而在乐器类的兴趣班里,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为了站在这些“鄙视链”的顶端,父母们不惜一掷千金。就像前阵大火的《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即使背着沉重的贷款,变卖奢侈品,也要送儿子去最好的幼儿园,上贵族圈里的马术课。父母们被自己的付出感动着,认为倾其所有的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孩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可讽刺的是,虽然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好,可在是否要上兴趣班和上哪个兴趣班这个问题上,孩子却没有发言权,比拼的不过是父母的虚荣和面子。父母这些“为你好”的爱里,有多少是爱孩子这个独立的人,而不是爱自己的面子?电影《阳光普照》里就有这样一个爱面子的父亲。阿和和哥哥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里,父亲是驾校教练,母亲是理发师。哥哥从小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长得好、成绩好,什么都好。而弟弟阿和则是个叛逆的孩子,天天和一帮混混在一起打架斗殴,还因为砍断了别人的手被送进了少年监狱。对待这两个孩子,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不管谁问起,父亲都说自己只有一个孩子。那个让他丢尽脸面的小儿子,父亲不和他讲话,不正眼看他,不承认他的存在,甚至在法官宣判前询问父母意见的时候,父亲也决绝的说:“我的意见就是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大儿子让父亲引以为豪,是那个他拿来炫耀的孩子,他对儿子说过最多的话就是用驾校的宣传标语鼓励儿子:“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他只知道不停的让孩子努力,却从未关心真正关心过孩子。没人了解大儿子,没人知道大儿子早已在父母灼热的期待下不堪重负,多次出现幻觉。他绝望的说所有人都有一个可以躲起来的阴影,唯有他:“没有阴影,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阳光普照。”他不想让父母失望,他是父母的面子,他是家里的荣耀,所以他藏起自己所有的脆弱,对所有人都很好,唯独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逃,最终他从楼上纵身跳下,永远的躲进了阴影里。电影里的这个父亲让人无比的压抑和不适,因为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任何情感交流,只有期待或失望,他的爱只取决于孩子是否给他争了面子。这样的“父爱”让两个孩子都有严重的情感缺失,让大儿子变成了成就父母期待的工具人,让小儿子只能用叛逆来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