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英格兰体育局做了一项为期一年的问卷调研,发现与疫情之前相比,国民体育活动参与率总体下降约5%,不利于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为手段的防疫工作的长效推进,同时,国民也会因缺乏运动而导致医疗费用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
因此,英格兰体育局推出了联合运动战略,以“体育促进发展”的思路开展一系列的社区体育干预活动,并倡议国民遵循医学建议:儿童每天需完成60分钟的运动,成人每周做满分钟的运动。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欧美,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设的,为满足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多用途相对集中的室内、外体育设施及空间。
如英国的社区体育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开始时间可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期间经历了从无序到规则化、单一到多样性,注重精英体育到大众体育普及的发展过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体育发展基本标准出台,要求每人的社区需建设一个社区体育中心,并开展多项体育项目,如羽毛球、篮球、5人制足球、曲棍球、舞蹈、网球、乒乓球、蹦床等,此外中心还需配有健身房、会议室及更衣室。
UVASolDeOriente邻里社区中心/EDU
ArchDaily英国社区体育中心一般分为村镇与城市社区体育区域,考虑到土地集约化使用与社区居民的使用便捷性及丰富性,除要求对多种体育功能提供复合化设计①之外,社区体育在空间规划时,需加入社区其他功能作为空间多用途利用的考虑与实施,比如文化活动、社交聚会、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叠加。
与此同时,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障等各种群体的体育需求和爱好也需作为重要考虑因素融入使用空间。
UVASolDeOriente邻里社区中心/EDU
ArchDaily另外,社区体育中心的设计留白必须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延伸和改善以提高环境标准,并允许更多的体育活动、多种类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之外,还需满足下列要求:
能够灵活加进民用、商用活动区及临时搭建的看台;
在社区体育中心能够设立展会、集会等社区活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通过改善和更新一些设施,能够为社区学校提供服务。
政策推动
70年前,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社会科学发展观,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对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体育产业已然成为我国五大幸福产业与六大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国民经济中的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
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除发展竞技体育之外,大力推动发展我国群众体育。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则在年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年国务院第三次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的五年计划,要求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图片来源于
龙游溪口乡村版未来社区社区体育+社区配套服务
为了提供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活动半径,“举步可就”的市民社区健身中心,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出台,其中指出:居住区配套设施中,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宜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体育+社区配套服务”类复合化项目成为我国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样的配套可使社区成员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以相互交流与合作,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的存在,对体育活动起到了一个展示、宣传和推广的作用,进一步引导、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协助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同时,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据相关统计表明,匹配社区体育的社区配套服务具体可包括:文化活动、社交聚会、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教学培训、文艺汇演、文化展览、图文阅览、社区食堂、亲子活动、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老年人日间照料、社区会议、住宿接待、社区办公、网络信息服务、残疾人活动、零售、餐饮等。
各社区根据所在地居住人口比例、组成结构、未来发展预期及在地化实际条件,进行社区配套服务的自由组合。
图片来源于
城乡规划·设计.11案例分享1
新华街道体育中心
——上海15分钟社区服务圈设施更新
以发展目标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上海为例,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本市已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个,市民球场片,市民健身步道(绿道)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98个,市民游泳池37个,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上海社区健身点的建设始于年,健身点一般设在小区的中心公共区域,当时选用的健身器材老式、功能单一、适合人群范围小(多数是社区老人的集聚地),一度令居民望而却步。后在不断地更新改良中,将健身点搬至公园内,在绿树、花草中安设各种设施,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
上海社区体育中心的出现则是利用城区内老旧厂房、老体育馆的改扩建,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同时,顺应国家全民健身发展总目标。
以上海新华街道为例,街道总面积2.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3万人,共辖17个社区,均设有健身点,配有健身器材。
年,上海首批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试点之一的新华街道,将原来的一个钢铁厂旧厂房改造成对社区公众开放的体育中心,面积仅平方米,经过十几年的使用,设施变得陈旧,渗水严重,跟不上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年,依托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设施更新”政策,街道向公众征集改造建议,“全龄友好,错时共享”的金点子脱颖而出,具体如“体育中心前厅增加公共区域”,“二楼增设空中跑道”,“增加无障碍设计”,“增加通道链接附近的体育公园”等建议。
新华街道体育中心的改建项目,重新定义社区共享区和连接体;其中,复合利用空间,扩展多样运动,形成北部复合运动空间与南部运动健身及服务的综合共享空间。
案例分享2
普陀区体育馆
——“家门口的共享体育馆”
建于年的普陀区体育馆,建筑面积约15,平方米,经历年、年的两次改扩建工程,近62年的发展历程,从全市第一家区级体育馆转变为区内第一家市民健身中心,辐射周边曹杨、长寿、长风、石泉、真如等街道社区居民。
改建后的普陀区体育馆体育运动项目包括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健身等。
作为富有科技含量的一层多功能厅的篮球馆,长39米、宽33.6米,层高9.8米,为无柱大空间,由两片标准篮球场地组成,同时也可作为羽毛球、小型足球赛使用。四周靠墙配有10组可伸展席位,比赛期间,最多可供人就座观赛。
篮球馆内的垂吊式篮球框可伸缩,并配有电子屏幕,空间可用于举办各类赛事及活动。
普陀体育馆被球友们称为曹阳地区附近最好的硬件球馆。
结语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持续推进与发展,社区体育的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从跑步、羽毛球、足球、游泳、乒乓球到轮滑、滑板、滑雪、蹦床、攀岩、击剑等,新的体育形式需匹配新的使用空间,设计要求也随之更新迭代。
在体育强国和城市更新的国策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既有空间,转变为空间功能复合的社区体育中心,因此,空间结构的常态化与灵活性,空间用途的通用性与多元化,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共生与联动,是空间复合化如何合理利用需不断反复思考、探讨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此外,有个特别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即在管理运营端,复合空间由于不确定的归属关系往往容易造成管理上的难点和痛点,因此公众文明素质、管理方法和设计处理的共同配合,共生共荣,缺一不可。
①复合化设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主要指将不同的功能空间放置于同一个建筑空间内部进行优化设计,各功能空间相互关联、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建筑空间形式。“复合”并非简单的“量”的积累,而是相关联的各部分之间发生反应,优化组合,产生新效应,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有秩序的集合体。
参考材料:
·疫情对国民体育锻炼的实际影响如何?英格兰出了一份调研报告-04-29
·基于PPP模式的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
·重磅!年中国体育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各地相继发布“十四五”体育产业规划-02-19
·长宁这个社区体育中心的改建,引来众多居民“从头到尾”的深度参与!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启动在即——贴近群众方便参与形式多样
·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2.38平方米看看新闻KNEWS.9.30
图片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THEEND-
文化为体、科技为用
专业协同、四项思维、复合论证
基于城市复合空间的全流程技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