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学科建设结硕果人民

中科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63792.html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今年盛夏,举世瞩目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在8月3日举行的男子体操双杠比赛中,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邹敬园,为我国夺得东京奥运会第31枚金牌,这是邹敬园继获得男子体操团体铜牌后,摘得的第二枚奖牌。   年以来,成都体育学院担负起奥运备战的医疗保障重任,以“体医融合”为导向,共派出80余人次的专职医疗人员开展随队医疗保障服务,组织骨伤、康复、中医内科、超声等多学科专家开展了40余次专题会诊工作,以高超的专业技术、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助力运动员以最佳状态站上赛场,为中国奥运代表团保驾护航。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中国体操协会、中国篮球协会、中国击剑协会、中国橄榄球协会等先后发来感谢信,对学校积极参与奥运备战医疗保障工作,选派专家赴东京奥运会赛场为运动员保驾护航表示衷心感谢。□芸涵(图片由成都体育学院提供)理念先行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体医融合”人才   坚守“体医融合”办学特色。成都体育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原直属的六大体院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开办医学本科专业的体育院校,形成了本、硕、博“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20世纪50年代,成都体育学院开办医院,开启了对运动创伤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将“体医融合”作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伤科诊疗、正骨、理筋、按摩和伤科用药、练功养生康复的经验与中医学、现代医学、体育学紧密融合,不断创新,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中医运动医学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的长期探索中,淬炼形成“体医渗透、中西结合、防康并重、服务健康”的学科特色,为体育和卫生健康行业培养了大批骨伤科与运动医学人才。   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成都体育学院充分发挥国内体育院校中唯一同时具有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授予权的特色办学优势,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服务体育强国建设,成立了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诠释“体医融合”育才内涵,充分发挥中医药、体育在健康促进领域的优势,坚持教学科研并举,强调传承创新并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培养具有体育精神、服务人类健康的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人才。创新教育以“体医融合”为核心,构建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人才培养体系   搭建全方位人才培养平台。成都体育学院坚持“素质是根本,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搭建协同、共享、创新、国际化的教育教学平台,将教学、科研和临床有效结合,通过课程建设、实践训练、技术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进行全员育人,从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塑造三个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学校整合教学系、研究所、医院资源,搭建了教学、科研、临床相互协同的学科发展平台;依托奥运科技攻关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医疗保障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搭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康应用实践平台;深入改革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强与腾讯、舒华等企业合作,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医院是医院、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的重要支撑。   建设“一体双翼”实践教学系统。学校不断丰富“体医融合”的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医学基础扎实(厚基础),体育素质和创新能力卓越(重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宽口径、多方向)”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批“体医融合”特色课程,大力推动科研、临床成果进课堂、进教材,集成创新出版系列特色教材。建立了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虚拟仿真中心”为载体,医院和高水平运动队为两翼的“一体双翼”实践教学体系,组建了一支“上临床、下运动队,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医师/康复治疗师)团队,教师大多具有奥运医疗保障工作经历,在运动伤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经验丰富。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成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等3个国家级、4个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支持,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运动解剖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了“运动针灸学”等11门特色课程、2门国家体育总局在线课程、2门四川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四川省精品课程,撰写了《运动软组织损伤学》等系列特色教材,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服务着力人才培养,探索服务国家体育和健康战略的“体医融合”之路   成为“队医的摇篮”。在“体医融合”人才培养实践中,成都体育学院的毕业生涌现出诸多人才,分别担任多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医务总监、亚洲足球联合会医务委员会委员、美国运动医学会科研奖励委员会主席等职。在参与今年东京奥运会医疗保障的60多位医疗专家中,有20位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成为东京奥运会医疗康复保障的主力军,赢得了行业认可、社会尊重,被誉为“队医的摇篮”。   助力奥运争光。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医疗保障重点围绕中国奥运代表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员零感染目标和运动员伤病诊疗与疲劳消除等开展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学校郑氏中医运动医学特色优势,将郑氏特色骨伤学与运动项目伤病特点相结合,将传统的中医推拿、针灸、放松、牵引、拔罐等技术与西医相结合,缓解运动员因伤病带来的后顾之忧,确保运动员能以最佳状态在奥运赛场为国争光。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成都体育学院直接参与医疗科技攻关,服务于体操、射击、羽毛球、三对三篮球、击剑、跳水等国家队,共获得17枚金牌、13枚银牌和9枚铜牌。   成绩的取得,与奥运医疗保障团队党小组强化党的建设、突出“党建引领业务”密不可分。   一直以来,该党小组突出政治功能和榜样引领,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党小组成员均为年轻业务骨干,曾主持、参与奥运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多部,在学校建设运动医学世界一流学科、奥运争光、科技攻关、医疗保障、健康中国行等方面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该党小组所在的党支部,即成都体育学院医院住院第一党支部(运动康复党支部),年获评“四川省先进党组织”称号,党支部书记王强荣获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年被选为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其工作室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   惠及人民健康。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体育在健康促进领域的优势,将竞技体育医疗实践的宝贵经验应用于全民健康事业。进一步健全了“国民体质测评与监督项目平台”以及“健康网络平台和专家诊疗系统”,组建“运动健康指导”专家团队,受邀前往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学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年均服务20余万人次,完成“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科学锻炼与全民共享”巡讲余场,遍及全国23个省(市)及四川省各市州,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