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王海滨的奥运记忆新华

首发:8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浩宇、张寒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如今的中国击剑协会主席,对王海滨来说,不同的身份留下了不同的回忆。

王海滨在接受采访。新华社发

因为会法语,可以和国际击剑队各路人士毫无障碍地交流,王海滨在潜移默化中,为中国击剑队赢得了话语权。伦敦奥运会上,在男子花剑决赛中,运动员雷声被裁判出示红牌连罚两剑,情势危急,王海滨用法语多次和裁判交涉,为雷声赢得中国首枚男子花剑奥运金牌立下汗马功劳。

年悉尼奥运会上,由叶冲、王海滨和董兆致“三剑客”组成的中国男子花剑队在团体决赛遭遇传统强队法国队,双方战至44平,最后一剑王海滨和对手同时亮灯,但最终裁判把这决定冠军归属的一分判给了法国队。4年之后的雅典奥运会,同样是决赛,历史重现,只是对手换成另一欧洲劲旅意大利队,中国男花再次因争议判罚,与奥运金牌擦肩而过。

回想年的决赛,王海滨记忆犹新。“我们只要一发起进攻,意大利运动员就往你身上倒,就像足球比赛里的假摔一样,然后裁判就暂停比赛。我们好不容易抓住一个得分机会,就这么被干扰打乱了。通常裁判要判断是不是故意摔倒,故意是要掏牌的。”

那场决赛之后,当值裁判被国际剑联给予了禁赛处罚。

抗议和处罚已于事无补,告别遗憾,王海滨决定做出改变。

两届奥运会之间,王海滨除了继续苦练技术外,开启了一段从文化上深入了解击剑的旅程。那个年月,中国运动员进入校园学习并不常见。悉尼奥运会后,王海滨进入南京大学学习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年,王海滨前往法国贝桑松当地的大学留学,期间加入里昂一家击剑俱乐部。

“选择法国是希望保持学习和训练的平衡状态,和当地运动员一同参加巡回赛,一起吃饭、聊天、参加各种活动。通过交流,法国当地的击剑圈对中国击剑有了更多了解。其实,以前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更多局限在外媒报道上。”王海滨说。

王海滨在法国精进了击剑技艺,更积极地推广中国击剑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年,当他回到国家队出任男花教练时,积极组织队伍去法国训练,参加国际高水平比赛。在与国外高级别选手频繁过招较量中,雷声、王亮亮等中国男花新人迅速成长起来。

在这段中国男花实力突飞猛进的岁月里,王海滨在实战和训练之外,还在学术研究上结合自己的留法经历,发表了《新裁判器下男子花剑项目技术发展趋势与主要特点分析》《中国、法国击剑教练员执教理念研究——选材与训练》等论文。赛场内外的复出,只等开花结果的一刻。

法国果然成为中国男花的福地。年世界击剑锦标赛男花团体决赛,中国队以45:43力克意大利队,首次夺取男子花剑团体世界冠军。王海滨和几代中国“剑客”的梦想成真了。

夺冠世锦赛后,王海滨治下的中国男花迎来年伦敦奥运会的大考。男花个人赛决赛中,雷声在领先的局面下遭遇争议判罚,心态上出现了波动,导致连续失分落后。王海滨不希望弟子们在奥运赛场留下自己当年那种遗憾,关键时刻他利用局间休息,用法语跟主裁判据理力争,同时也对雷声进行了心理疏导,最后逆转局势,为中国夺得男子花剑奥运首金。

“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公平的环境。同时也告诫我们的运动员怎样去适应裁判,怎样去赢得比赛。”王海滨说。

7月30日,中国队选手石高峰、兰明豪、董超、王子杰(从左至右)在开赛前向裁判致意。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时光荏苒,东京奥运会上的王海滨,角色又发生了变化。作为中国击剑协会主席,如何让中国击剑在国际上站得更稳,是他思考的新课题。“这次奥运会裁判没有一个是我们国家的,赛场上,从裁判到一些工作人员基本以欧美人为主。所以说,一个项目想从潜优势变成一个优势项目有很多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想要在国际组织中有存在感和话语权,王海滨认为国际剑联的裁判委员会是一个突破重点。

从北京到伦敦,作为教练的王海滨用两届奥运会带领中国男花走上了世界之巅。这次以东京为起点,王海滨有更多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