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运动场地之争不宜扣上公共的帽

本网评论员徐芳

近日,宜昌滨江公园一极限运动场地内,年轻人与家长因使用权发生争执。目击者称场地被小朋友们占领,极限运动玩家与家长吵了起来。10月24日,宜昌市滨江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上述场地为露天滑板碗池,目前仍处于建设中,并未完全建成,游客主要在建成区域游玩。该负责人强调,滑板碗池高度较深且滑,因有坡度,小朋友会当成滑梯玩,容易摔跤,遇到孩童进去玩,工作人员会劝导。该负责人提供的风险告知书显示:必须佩戴头盔、护具等装备入场。非极限运动人员不得进入场地练习,以免造成碰撞。

极限运动场地被小孩和家长占领,变成了儿童游乐场,这样的新闻其实并非第一次发生。早在年就有媒体报道,郑州市雕塑公园内,家长与极限运动的年轻人争活动场地。同年,上海徐汇滨江的滑板广场,也引发了同样的争执,被质疑到底是滑板广场,还是遛娃公园?

极限运动爱好者,和儿童、家长、老年人为代表的普通市民,对于极限运动场地的“争战”,究竟谁在理?极限运动爱好者认为,极限运动本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专业运动场地少之又少,普通市民在其中乱串,发生碰撞了也难免会引发纠纷。而普通市民则认为,既然是免费的公共场所,就可以进入使用,不能被少部分人“独占”。说到底,是小众的专业运动和大众的运动需求二者之间的冲突。

梳理这些新闻的评论可以发现,由于涉及到公共二字,网民对类似事件的讨论,往往会扩大到公共运动场地有限,无法满足市民需求的议题上,甚至出现了泛化质疑的言论。给围观的网友造成一种无处可玩,无奈之下才占据极限运动场地的观感。

但其实正如微博评论中一条宜昌本地网友所说的:宜昌滨江公园里有不少体育、游乐设施,全免费。这个场地新建不久,旁边还有自行车极限场地和儿童游乐场地,如挖沙池、嬉水池、滑梯等等。可以看出,在有儿童游乐场的情况下,家长不顾儿童人身安全,去极限运动场地游玩,显然是并不合适,也不在理的。

我国体育这十年,从“金牌竞技”到“全民体育”的转变十分明显。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较年增长.3%、71.2%和65.1%。可以说,普通市民的运动空间是在逐步扩大的,并非“无处可去”。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以北京冬奥会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赛事的举办,带动了国内冰球、滑雪、击剑等小众项目的流行。此时小众的极限运动,总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有变成“全民运动”的可能性。不能因为现在还是“小众”,就在场地和推广上一味让路给“大众”,扼杀了极限运动发展的苗头。

因此,专业运动场地就必须遵循专业的管理规则,不符合入场标准的人员,理应被劝导离开,而不是被扣上“公共”的帽子来侵占打压。否则,如果处处遵循满足“大众”需求优先,那干脆将所有的公园都建成广场和儿童游乐场好了,又何来小众极限运动的百花齐放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