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竞技体育和运动健身概念的广泛传播,校园体育教育市场长久以来却略显暗淡。实现教育最有利的地点是在学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类政策为校园体育教育提供了机遇。同时,自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带来了在校生规模的稳定增加。从政策到需求,校园体育教育的发展环境日趋成熟。
目录:
一、体育教育市场被激活——从“不能进”到“鼓励进”
校外市场模式与校内市场模式对接难从小班到大班,普及与营利的冲突填补师资缺口,体系化培训还在路上三、网球运动或许成为最先吃到螃蟹的一派
四、校园体育教育——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
体育教育市场被激活——从“不能进”到“鼓励进”
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看,自年起,财政部在教育领域的支出比重都维持在15%左右,截至年底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72%。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10月15日发布的《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75亿元,比上年的31,.25亿元增长8.95%,占GDP比例为4.14%,连续6年保持在4%以上。面对较强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仍然保持增长,可见国家发展教育的长期目标不会改变,体育教育也将从中获益。
除了教育经费持续投入,在学校体育改革方面,近年来多部门也联合、连续颁布了多份文件,为发展体育教育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早在年,教育部体卫艺司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指出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对体育课及校园体育的目标做出了多项明确指示。
例如,完善体育课程,严谨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提高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从“一校一品”(指一个学校要至少形成一个全体学生应知、应会的品牌运动项目)到“一校多品,一生一长”(义务制教育阶段节体育课要确保每个学生深度掌握一门体育运动专长)的教学模式和目标;开展课余训练,通过组建运动队、兴趣小组、俱乐部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国家鼓励学校引入社会优质体育教培资源,形成本校特色,推动教育改革实施落地。
年3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召开了“体育走班制教学研讨会”,选择11所项目试点学校作为“体育走班制”教学实验校,即学生可以按照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计划于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教学模式的探索向更多的社会优质体育教培资源打开了大门。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体卫科杨科长表示,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欢迎社会力量加入校园体育改革,一起挖掘校园体育的价值。
根据教育部《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中国境内有幼儿园25.5万所、小学16.7万所、中学7.7万所。据测算,以普通中小学在体育教育上的平均支付能力为例,每所学校、每学年在引入社会优质教培资源上支付10万元,市场价值可达亿元。
而在课后时间,政府还在义务制小学阶段推行了“课后服务”,并设立专项拨款。每名学生、每学年人均可达元,目前全国小学生人数已到达10,.70万,因此又将产生亿元的市场价值。除此之外,体育改革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投入,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已达45万人缺口,如果以人均每年的各项成本支出(如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培训成本等)为15万元计算,可形成约亿元的市场。总体而言,校园体育培训市场或将达到近亿元的规模。并且随着市场的成熟,由校园体育培训衍生出的包括冬夏令营、体育赛事观赏和参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等市场也将迎来发展期。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校园体育教育的升级也存在迫切需求。在校就可以选择性的学习至少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技能,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从小就培养起了运动习惯、健康意识和体育精神,是政府、校方、家长、学生等所有相关方都喜闻乐见的。从政策、资金和需求来说,体育市场都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但目前还很少有企业进入校园体教这片广袤的蓝海市场。
切入体育教育市场的拦路虎——从“鼓励进”到“怎么进”
企业未进入这个市场,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市场刚刚开放不久,另一方面,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众多,每一方的利益都是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注意到的关键因素,如果有关键参与方的需求和痛点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整个商业模式就很难被接受。
相比于校外体育培训市场里主要是家长学生这样的C端客户,体育教育市场都是学校幼儿园教委等B端用户,而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以往大多都是ToC的业务模式,因此,过往的方式和经验基本无法移植套用,真正理解新市场、找到新玩法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摸索。加之,目前的学校体系在体育教学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校外市场培训模式与校内市场教育模式如何对接成为阻碍校园体育教育市场发展的的关键因素。
校内体育教育的施教环境也和校外培训市场差异巨大。比如,场地条件就存在巨大差异,所有学校虽都有运动场地,但基本为足篮球大操场,而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施教场所都是专业化的运动场馆。因此,学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可选的运动项目非常之少。同样,校外培训机构也面临着由于无法适应在非专用场地上实时教学,从而使得校园体育教育市场可发展空间受限。
以北京市著名的小学史家小学为例,因为学校地处市中心,场地面积限制了很多运动的开展。虽然校方领导也表示,愿意引进更多的运动项目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受制于客观条件,在选择时受到很强的局限性,能适合全员推广开展的项目,就剩跳长绳了。
此外,校园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就是集体大班上课,即便是课后兴趣班,也无法开展只满足少数学生学习需求的精品式小班甚至私教教学。并且从费用角度,学校也无法承担校外培训机构以C端经营的思路,向学生个人核算单价的计费模式。
相较于前两个因素,校园体育师资的匮乏则显得更为急迫。社会长期形成的思维意识,导致重视文化课学习轻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的地位在学校普遍偏低,工作需要常年在室外授课,且工作量较大,因而体育教师招聘和保留的难度很大,缺编现象严重。
以上海为例,截至年,上海市中小学共有在校生约万,体育老师为多人,根据国家每名学生需配备一名体育老师的标准,申城体育老师标准配置应为1.2万左右,缺口达到1/3。
在近日召开的“国培计划”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上,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院长也谈到体育教师匮乏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力量解决教师数量及专业性的短板问题的确存在具体困难,不如转换思路,与体育培训机构开展更多合作,一起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然而,社会现有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却普遍存在对校园体育教育要求不清楚、规则不了解、课程体系不匹配、场地条件不适应、人员配合不到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从而无法跨入校园大门,即使偶有进入也是浅尝辄止不欢而散,最终无缘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培训机构进校园存在多只“拦路虎”,不过这条路也有其特有的优势。例如,合作关系非常稳定,每年新增生源极为固定,产品内容无需过多个性化定制,内容可以每年重复,用户对教学结果的期望值也不像在校外培训时那么高等。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如果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学习至少一项体育专项技能,不仅客观上可以给孩子减负,也能帮助孩子找到更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而对孩子进行专业培养的方式更加认可。
网球等运动或成为最先吃到螃蟹的一派
当然,在政策利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虽然进入体育教育市场依然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网球运动或许已经成为了吃到螃蟹的一派。首先,网球以成为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二大运动,在世界和中国的认可度极高;其实,网球历来被赋予了“贵族运动”、“优雅”等属性,家长往往愿意接受;再有,网球的运动损伤相对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运动事故,这点也满足了校方对于安全的需要。
除了网球,高尔夫、棒垒球、击剑、马术、国际象棋等多项高端国际化的运动项目如果能从各自特性出发设计出符合校园的教学要求、贴合学校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同样也会受到市场的青睐。
校园体育教育——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
从宏观角度看,体育培训还被划分在体育产业的体育服务类别中,体育教育市场还没有在产业结构中凸显其价值。从当前市场分析,体育培训今后将专注于校外培训,提供高端且专业性、提高型的培训方案。体育教育将以培训学生兴趣、教授基本技能并承担教育目标为核心。而目前市场上以低起点、入门级的体育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机构势必会被淘汰。
前不久,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学校体育就干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教”,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基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教会专项运动;第二件事就是要“练”,体育作业、课余训练要成体系化;第三件事就是“赛”,学校体育一定要有竞赛,要让孩子至少在班里的比赛中能够上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竞赛中去。
由此可以看到,校园体育的目标和职能已经非常明确,目前的体育培训市场势必需要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进行转型,而专业服务校园的体育培训机构或公司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并迅速获得体育教育市场红利。
本文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