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故事之诗仙李白

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的诗才气横溢,气贯长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的时候,李白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高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辞别父母,准备游历天下,结交名士。他同时寻找机会,希望能辅助皇上,报效国家。整顿好行装,李白就上路了。他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就写了一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当时的名士,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他只得离开长安,继续去各地漫游,期间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后来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在他四十二岁那年,朝廷下了诏书,叫他到长安来。李白到了长安,去朝见唐玄宗。唐玄宗从车里出来亲自迎接他,还摆宴席款待他。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边,问他诗文写作,又问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对答如流。唐玄宗见李白学识渊博,不禁连声称赞。忽然,一直在旁边侍候的宦官高力士说话了:“陛下,李白确实才学超群。前日吐蕃使者送来的国书,不如就请他翻译一下吧。”

当时在一旁的贺知章听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这吐蕃国书上的文字像鸟走虫爬,众大臣没人认得。为了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气。高力士这不是明明想刁难李白吗?

唐玄宗马上问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臣在西域的时候,父亲经商,同西域商人有些来往,因此懂得一点。”唐玄宗听了,立刻叫高力士拿来吐蕃国书。李白接过来,看了一遍,接着就用汉语流利地翻译出来。原来,吐蕃要唐朝割让大片土地给他们,不然就要派兵来攻打。唐玄宗听后大怒,就问李白如何办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说:请准备笔墨,臣马上起草《答蕃书》,明天召吐蕃使者前来,一定可将此事平息。”

第二天,唐玄宗召见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汉语后用吐蕃语把《答蕃书》宣读了一遍。吐蕃使者连忙答应把《答蕃书》带给吐蕃首领。后来,吐蕃也没有来找麻烦。唐玄宗大喜,就让李白任职翰林院,封他为翰林供奉,但这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所以,李白还是无法实现治理国家的理想。当时,朝廷大权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里,李白不屑巴结他们。这天,李白心中烦闷,来到酒楼喝酒,喝得半醉时,太监传旨让李白进宫。原来,唐玄宗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里观赏牡丹花,并叫乐工作了一首曲子,想配上一首好词,就想起了李白,因此宣他进宫,李白听了,满不在乎地说:“几首词算什么!等我喝完再去!”“不行!皇上和贵妃娘娘已经等候半天了!”太监们着急地说。“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我……我酒还没喝够哩!哈哈哈……”李白大笑着说。

太监们一看,不由分说,架起李白就往外走。来到沉香亭,李白酒还没醒。唐玄宗见了李白这个样子,倒也没怪罪他,让人给李白喝了醒酒汤,扶他躺在了床上。这时的李白酒已经醒得差不多了,他见高力士站在身边,想起他平时作威作福的样子,有意要杀杀他的威风。

“脱靴!”李白装作醉醺醺的神态,突然把脚朝高力士一伸。高力士一听,差点没气晕过去,正要发火,看见皇帝朝自己点头示意,只得忍气吞声地替李白脱下了靴子。李白爬起身来,向唐玄宗行礼请罪。唐玄宗没有生气,只是叫李白马上写出三首《清平调》的新词来。李白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唐玄宗一看,果然是文辞秀丽,节奏铿锵,因此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以高力士为首的一帮权贵却恨死了李白。他们造谣诽谤,故意中伤李白。唐玄宗听信了他们的话,渐渐疏远了李白。李白见朝政如此腐败,就不愿意再待下去,辞去了官职,继续游历四方,并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

知识小链接

翰林院最初是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是从唐朝开始设置的,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技、书画甚至僧道等方面的擅长者都可入选,后来演变成为草拟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公元年,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到了唐宪宗时,翰林学士往往被晋升为宰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