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与明,中国两次被外族入侵而亡国的统一王朝,最终的抵抗都发生在南方,宋末不用说,新会崖山海战,宋朝的绝唱,而明亡之后,南明政权同样是一路抵抗南逃,其中发生在广东的抗清复明战斗同样悲壮惨烈,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忠烈之士,“岭南三忠”——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让我们走进广东东莞市道滘镇,来了解一下东莞人张家玉的抗清故事。
对绝大多数广东人来说,张家玉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故事可以从一座大坟说起,这就是位于东莞道滘镇金牛坊村北的大坟,大坟也被称为万人坟,可见埋葬的并不止一个人。
张家玉是一名文人,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年)出生于东莞的一个贫穷家庭,19岁考取秀才,22岁乡试中举人,29岁中进士。史书记载,张家玉生性聪敏,精通经文诗词书画,"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就是说他除了读书之外,还喜好行侠仗义,结交甚广,可以说他是一名有侠气的文人。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年),张家玉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但第二年,“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就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只当了一年明朝臣子的张家玉闻皇帝死讯,跑到东华门哭祭,史书记载:“扣额抢地,血出被面,宛转号啼不能起。”闯军赶来,见他如此效忠朝廷,便将他抓起来,关入监狱。后来他上书李自成,李自成念其忠义,张家玉得以安然无恙回到南方。
而此时已逃出北京的明朝宗室,在南方又先后建立了弘光、隆武、永历等多个政权,这就是被称作“南明”的流亡朝廷,一路南逃中的明朝宗室延续了十多年,直至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才算最终灭亡。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以裹蒸粽和肉丸闻名的东莞道滘镇,那么可以去寻那么一座藏在民居旁的大坟,这座不起眼的坟墓,承载的就是一段多年前,南明政权在东莞的抵抗历史。
道滘大坟在地图上有精准的定位,专门去找还是挺容易的,但如果只是路过,很可能擦肩而过,因为它就位于一片村屋之间,不了解的人根本想不到这里会藏着一座这么有故事的坟墓。
大坟有铁门,平时是开放的,但实际上锁不锁门都可以很方便地从旁边进入。
进入铁门,可见右侧立着一块东莞市文物保护碑,而左侧则是一块年立的广东省文物保护碑,有朝一日,道滘大坟成为国保也是很有可能的。
大坟其实并不算很大,整个墓园现存长宽各约20多米,面积约平方米,四周早已被密密麻麻的民居包围。
而最近的民居,离大坟的围墙不到2米,基本上就是开门见坟的状态。
大坟的故事还得从张家玉说起,作为明末进士,张家玉虽然只在明朝廷当了一年官,但他对明朝的忠诚却用了完整的一生来兑现。
张家玉在北京被李自成释放后,先是投奔了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弘光元年(年),清兵攻入南京,弘光政权覆灭。张家玉又逃至福州投奔南明隆武帝,被委任为监军督部援救被围在江西抚州的南明军队,第二年,清军又攻陷抚州,张家玉战败受伤后率部退回福州。
隆武二年(年)正月,在保卫福州的战斗中,张家玉中箭堕马,摔断了手臂,他回到广东招降农民军十余万人,选取其中精壮万人组成新军。谁知不久,隆武帝又在福建汀州被杀,刚建立起的新军,因大势已去,又缺粮饷,只好解散了新军,于当年八月回到家乡东莞。
隆武二年(年)十二月,清军攻破广州,清朝两广总督佟养甲多次派人劝降他,均被他严词拒绝,并与“岭南三忠”的另两位陈邦彦和陈子壮相约聚兵广州附近抵抗。
永历元年(年)正月,清军进入东莞,张家玉誓师抗清。三月十四日,他率义军攻入莞城,可惜只在城中待了三天,三月十七日,清广东提督李成栋率大军攻莞城,张家玉战败,其祖母陈氏,母黎氏及妹石宝俱投水自尽,妻彭氏被执,不屈而死。而这座道滘大坟,埋葬的正是这次战斗中牺牲的义军和村民,大坟的其中一块墓碑上,记录的正是这些烈女们的姓氏。
撤离东莞后,张家玉继续在广东各地抵抗,年十月,李成栋集中大军扑向张家玉驻地增城,双方大战十天,张家玉身中九箭,身负重伤,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壮烈殉国,时年33岁。从年中进士,到年殉国,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张家玉从人生的高光时刻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也在岭南的史书上留下了一个忠义的姓名。
道滘大坟埋葬的是张家玉的祖母、母亲、叔父、妻子、妹妹等亲属30余人,以及同时被杀害的村民和义军等,而战死在增城的张家玉并没有埋葬于此,但大坟记载的历史却与张家玉的抗清复明紧密相连。
现存的大坟在是清道光六年(年),道滘举人叶安济捐银一千两重修的,距今也已有将近年的历史了。
到了傍晚,旁边的小店支起了桌子,点几份小吃,听当地人聊聊张家玉的故事,大概也是一份独特的道滘记忆。
而在离道滘大坟米外的东江支流水道旁,还有一座诸多民国大佬题字的“国殇冢”,这里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知道吗?
道滘大坟,就在居民区里,但村民们不去拆除也毫不畏惧,毕竟这里埋葬的都是忠义之士。岭南自古多忠义,抗元英雄伍隆起、熊飞、张镇孙……抗清英雄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还有抗日将领邓世昌、蔡廷锴、薛岳等等……当然还少不了叶挺将军和叶剑英元帅。岭南壮士,在抵抗外族侵略的历史上,始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明时分,让我们记住这些忠义的姓名。#东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