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一年多来,我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家大幅压缩至家。学科类培训“降温”了,但在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里,孩子们并没闲着。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3门以上艺体类培训班,为暑期培训支付费用过万的家长依然不罕见。
体育类培训班“大展拳脚”
8月中旬,南京奥体中心羽毛球馆内一片火热景象,一号馆的11片球场都有人在里面打球,其中八成是中小学生。羽毛球馆行政主管苏捷告诉记者:“今年馆内暑期班分为四期,每期报名人数都在人左右,一天10小时、每个月可进行近1万人次的培训。”
“今年羽毛球馆不但延长了营业时间,还增加了课程密度。”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有限公司助理总监翟俊程说,“往年暑假,下午4点以后,这里人才会多起来;而今年暑假,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甚至到晚上八九点钟,场馆里还有很多孩子。”
羽毛球运动走热背后,是艺体类培训整体升温。记者以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项暑期培训“微”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份,其中初中生60份、小学生78份。问卷数据显示,参与3个及以上培训班的有49人,占35.5%;参加1—2个培训班的有76人,占55%;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的仅13人。家长们为了孩子上培训班,花费在元以上的占48.33%,花费在元以下的仅占一成。
“暑期作业是少了,我的经济压力没小。科学实验班元,乒乓球1元,书法元,英语绘本鉴赏元,思维训练元……”南京市栖霞区一位三年级男生的家长贾璐算了一笔账,此外上学期报的编程班暑期也坚持上,只是将钢琴课暂停了,因为“实在安排不过来”。贾璐的朋友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暑期培训花费不止元,“游泳、舞蹈、钢琴、书法、跆拳道……除了游泳和书法是暑假特训外,其它都是办了年卡的。”
报哪个培训班?近半家长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在南京华彩荟商场里一家篮球训练营,8岁的刘满是篮球培训班中“最卖力”的小朋友,几乎“满场飞”。“这是他自己选的,这项运动符合孩子好动天性。”刘满的爸爸告诉记者,他报的是10人以下的团课,花费3元,“我希望他保持运动量,强身健体、长个子,另外多运动也能让人更自信。”
除了羽毛球、篮球、游泳等暑期热门体育培训项目,溜冰、冲浪、击剑等小众新潮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香”。8月初,记者在苏州市吴中区一家冲浪俱乐部看到,当天预约时段已满,“暑假期间家长带孩子来体验的比较多,一般需要提前两三天预约,现已排到8月底。”俱乐部工作人员张晓告诉记者。
多元培训紧盯家长“刚需”
不少培训机构推出了形形色色的研学夏令营,包括科技研学、文化研学、乡野研学……暑假前,家有六年级学生的常州家长唐玲就提前报名了一个暑期文化研学班,“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的‘马王堆汉墓’陈列比历史书上的更令人震撼,孩子比较感兴趣。”
南京家长杨芮花费元报了个亲子研学旅行团,和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多多去贵州体验了为期7天的“探秘天眼”之旅。20名小营员在3名研学指导师和当地导游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解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还在周边苗寨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劳动过程。
“没有生硬说教、灌输,随团老师像个大朋友一样讲解科技知识,每次出发参观前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孩子们与当地村民一起除草、烧柴、烤玉米,老师会带着孩子‘复盘’经验得失。”杨芮说,干活很辛苦,但儿子乐在其中,和小伙伴们合作完成一项项任务,回来后还撰写旅行实践报告,完成了旅行课程手册里的题目。
“探秘天眼”研学旅行团承办方——南京知行合一研学机构创始人熊状向记者透露,“双减”落地后,许多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主动找到他们团队,希望加入合作带动原有师资力量转型。熊状表示,研学游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反映出家长普遍希望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研学游需要专业老师设计完成,有目标、主题和成果,要有“游”更要有“学”和“研”,如何培养出更优秀的研学工作人员和指导老师、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研学课程,是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
“我们希望孩子收获知识和体验,融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于一体。”唐玲认为,家长对孩子参加“研学”寄予很多期待,一些学科培训机构如果只是简单向素质教育“转型”而缺少有质量的课程产品,家长未必“买账”。
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终究是家长的“刚需”。记者通过微调查了解到,很多(53.33%)家长对孩子参加培训班的期待是“培养兴趣爱好”,但更多(61.67%)希望孩子能够借此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成绩。不少替孩子报了编程班的家长告诉记者,希望孩子通过竞赛获奖,对升学或有裨益,此外也应有助于拓展数学解题思路。
就连体育培训升温,其实也是素质教育意识增强和考学功利性诉求等因素叠加的结果。南京氢燃体育青少年体能训练中心培训总监马翔告诉记者,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带孩子过来,针对体态、体重等方面问题进行体能训练,希望增强孩子身体素质,每年3月至4月更是报名高峰期,不少家长和学生选择在中考体育考试前进行训练提高。
了解孩子并鼓励个性化学习
“孩子在家管不住自己,不报班怎么办?”“网上诱惑比较多,我怕孩子借着学习机会在家玩游戏。”暑期,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双减上线”大创团队在高邮市世贸金街对部分家长访谈时,发现孩子们的负担减轻了、部分家长的焦虑却增加了。
“无可否认,中小学生家庭对各类培训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南财经济学院邵玮老师介绍,团队回收的上千份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家庭教育年支出主要集中在0—3万元(77.4%),城市家庭教育年支出主要集中在1万—4万元(68.2%),“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并不高,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科培训机构缩水了,但家长用于孩子参加培训的费用减少并不显著。”
今年暑期,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组建11个联合工作组,调研指导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工作,发现违法违规培训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研学旅行”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
部分孩子没有参加学科培训,一些家长干脆在暑假转身成为“家庭教师”。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小胡,暑假已经开始预习新学期课本内容。“原来上的英语辅导班停了,一年能省1万多元,现在买了英语学科的网课,只需要元。”小胡的妈妈华女士告诉记者,小胡上了5节课,自己全程陪同,还买了配套练习。至于孩子数学和语文的预习,则由学工科的爸爸和学法律的妈妈分别当起了“一对一家教”。
“别人都上培训班,你不上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把孩子送进辅导班,我也就尽到责任了”……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四年级学生杨湲泠的妈妈许女士坦言,类似说法这一年来她仍经常听到,这种焦虑很难一朝“刹车”。许女士说,父母理应比学校和培训班的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结合女儿的特点,她着重培养孩子美术和乐器方面特长,暑假里也只报了这一类兴趣班。与此同时,学科类学习并未放松,“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我购买了一些教辅,跟她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抓紧时间查漏补缺。低年级时培养学习习惯,中高年级教她学习方法,这比在培训班刷题对她更有好处。”
“寒暑假可以说是个性化学习阶段,不报培训班并不等同于不学习。”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校长叶微说,其实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